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的位置: Pecker's Home >> 文章频道 >> 业界新闻 >> 计算机 >> 正文
  2012服务器虚拟化三大趋势:反对云锁定         
2012服务器虚拟化三大趋势:反对云锁定
[ 作者:佚名    转贴自:中科红旗    点击数:330    更新时间:2011-12-23    文章录入:pecker
    如果非要你说出2012年服务器虚拟化领域的一个大趋势,那会是什么?预测未来从来就不是容易的事(想一想,有人之前向我们承诺肯定会出现的种种会飞的汽车在哪里呢?),但是虚拟化管理软件开发商HotLink的首席技术官Oded Haner却认为,他发现了三个大趋势,而不是一个大趋势(这些大趋势可不像会飞的汽车不太现实)。

    第一个大趋势是许多企业会采用多种虚拟机管理程序。Haner 认为,那是由于VMware之外的其他替代技术现在非常好,许多公司会根据自己想要运行的应用程序以及自身已经具备的技能,采用相应的虚拟化技术。他说: “使用微软产品的公司会在Hyper-V上运行Exchange;使用XenDesktop的公司会使用XenServer;使用JBoss的公司会采用红帽公司的KVM。采用起来很简单,因为他们不需要什么新的技能。”

    Haner表示,今年他已经看到许多公司进入了概念证明阶段。他们发现,运行多种虚拟机管理程序其实并不像当初预料的那么复杂。Haner补充说:“这么做可以省钱;如果采用多种虚拟机管理程序可以带来投资回报,风险又比较小,那么采用多种虚拟机管理程序这一幕很可能会实现。”

    第二个大趋势是企业的重点由虚拟机管理程序本身转为服务器虚拟化管理层。Haner 在这里谈论的是这个问题:如果像第一个大趋势预测的那样,采用多种虚拟机管理程序的现象变得很普遍,你该如何来实行虚拟化管理。在Haner看来,问题在于,如果你试图使用微软的系统中心(System Center)来管理vSphere,或者可能使用XenServer来管理Hyper-V,你将来能做的就是在虚拟机管理程序上执行基本任务,但不能执行普通的(但不是很日常的)任务。他说:“你最后只好使用第二个管理层来执行这种任务,所以你得具有两套技能,你得购买两个管理层。这种方法注定不会成功。”

    HotLink及其他新兴公司正在努力提供一种转换层,那样比如就能够使用vCenter,“以原生方式”来管理Hyper- V、Xen和KVM。Haner解释:“转换层获得vCenter命令后,就能将它们转换成可以在其他虚拟机管理程序上运行的一种命令。现在需要一种办法将管理与虚拟机管理程序分离开来。”

    你会想:VMware特别不愿让这一幕成为现实——毕竟,凡是让客户更容易使用多种虚拟机管理程序的技术,都会让他们更容易远离VMware生态系统,或者更容易不用购买vCenter就能使用VMware虚拟机管理程序,只要用其他虚拟机管理程序来管理它就行。其他所有的服务器虚拟化平台开发商可能都有同样的担忧。不过Haner表示,实际上VMware与其余虚拟机管理程序供应商表示出了相当合作的态度。

    第三个大趋势是越来越反对云锁定(cloud lock-in)。这是昔日的蟑螂汽车旅馆(Roach Motel)场景:你实施了一个公共云或混合云,后来发现改用一家新的服务提供商时,有点很困难。换成更通俗的话来说,如果你目前在使用VMware的 vCloud技术,后来决定想改用使用OpenStack或亚马逊的AWS应用编程接口(API)的云服务提供商,那会怎么样?

    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办法就是这个:vCloud提供商或OpenStack提供商之间的竞争是不是足以保证你不会被某一家提供商牢牢锁定,哪怕你被某一个平台牢牢锁定?

    Haner并不这么认为。他表示,他与客户们交谈后发现,他们其实希望能够在不同平台之间迁移;因而,他们需要让自己可以将工作负载从一个环境(如 vCloud)迁移到另一个环境(如OpenStack)的技术。当然,Hotlink及其他公司很乐意效劳,云网关可以执行转换工作,其方式就类似使用 “错误”的管理平台管理虚拟机管理程序所需要的那种转换。不管怎么样,反正计划是这样。Haner解释:“我们希望提供转换技术,能够转换虚拟机及其随带的元数据,而且能够将工作负载交给其他平台来处理。”

    上述三大趋势都貌似有一定的合理性。它们在2012年会不会真正变成现实,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HotLink及其他公司希望投入到市场的那种产品最后会不会及时发布、会不会具有承诺的功能。这些大趋势听起来很好,但是你忍不住会想:它们出现在市场上会不会比一些人预测的要晚得多。
分享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Pecker's Home无关。登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和图片(或其他媒体形式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有侵犯版权事宜,请通知master@peckerhome.com,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该信息。
  • 上一篇文章: 科大讯飞携手长虹集团 语音电视进入人工智能时

  • 下一篇文章: Altera Quartus II软件11.1版支持Arria V和Cyclone V FPGA并提高效能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处理器架构消亡史[00165]
    通信恩仇,5G江湖[00313]
    官方辟谣扫码支付引爆加油…[00547]
    谷歌搭售是不是作恶?可以…[00307]
    你对Zigbee无线连接了解多…[00538]
     
     最新5篇推荐文章
    Pecker之家开通用于电子元…[02-13]
    印刷电路板图设计经验[04-04]
    基于电力线通信的家庭网络…[03-23]
    利用USB控制器设计的Windo…[01-20]
    基于ARM920T微处理器的IDE…[01-20]
     
     相 关 文 章
    ARM能否在服务器芯片市场开…[00294]
    Q1中国服务器厂商出货量大…[00305]
    联想23亿美元收购IBM X86服…[00345]
    美超微(R)推出 X10 服务器…[00308]
    美超微推出最高密度服务器…[00369]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