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借Android大敛其财 国内厂商遭遇专利壁垒
|
热
|
|
微软借Android大敛其财 国内厂商遭遇专利壁垒 |
[
作者:朝力 转贴自:北京商报金 点击数:306 更新时间:2011-11-18 文章录入:pecker
] |
近日,微软继续使用专利大棒对抗安卓厂商。这一次内地领军企业华为成为微软的目标,华为也成为继HTC、宏碁之后第三家被微软盯上的中国厂商。有关专家表示,智能手机时代的到来,给国内厂商崛起提供了机遇,但专利壁垒必须要逾越。
国产厂商全球业务
扩张将被遏制
随着华为手机出货量势头猛涨,尤其是明年将会在印度、日本和欧美等国家大举进军。微软认为有利可图,于是展开专利授权谈判,目前双方正在接触,尚未产生结果,尽管华为一直保持低调,避免各种诉讼。
“我们一直很尊重拥有合法专利的公司。”华为首席营销官维克多·许表示:“目前我们拥有超过6.5万项专利,这些都能避免华为受到专利打压。”
由于微软拥有Android系统多项专利,因此微软已多次采取类似策略,胁迫Android厂商,收取专利授权费,并获取巨额利润。据高盛统计,今年仅专利授权费就可为微软带来4.44亿美元的收入,高于Windows Phone的收入。
如果华为与微软签下协议,对于华为来说将是一笔很大的支出,对其在全球的业务扩张也将造成重大影响。在华为之后,正在迅速崛起的中兴或许成为微软的下一个目标。IDC的数据显示,中兴手机今年三季度的出货量达1910万台,超越苹果稳居全球第四,市场占有率达到4.9%。对于如此好的业绩,微软必然不会视而不见。
通信世界网总编辑刘启诚提醒说,国内手机厂商应尽快认清微软、谷歌等厂商“伪开放”的面目,集体抱团做好长期的准备。“在国内手机厂商不可能每家都自己去开发操作系统的前提下,应该由国家牵头,运营商进行协作,尽早开发出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操作系统,否则我们将重蹈PC操作系统的覆辙。”
业内网站科技讯相关负责人李忠存也不无忧虑地表示,智能手机厂商正在从拼技术、拼产品、拼品牌转变为拼专利,这也预示着不论国内手机厂商采用哪家的操作系统都要支付大量的专利费用。“国产手机将再次沦为代工的角色。”
我国专利工作
未来瞄准全球前两名
在日前举行的中国专利周开幕式上,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指出,规划明确提出了未来5年我国专利工作发展的主要目标:本国人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进入世界前两名,对外专利申请量翻一番。
“以去年中国专利申请总量来计的话,中国已经超过了法国和英国申请专利总量之和,这是中国在过去10年中申请专利方面最显著的变化。”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告诉记者。
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年专利申请量达到122.2万件,授权量为81.5万件。同时,PCT国际专利申请也逐年受到中国企业的重视,年申请量不断上升。2010年,我国国际专利申请量接近1.3万件,已超过韩国位列排行榜第四。其中,中国电信产业巨头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以1863件的专利申请数量,位列全球企业及个人申请量次席,紧随排行榜首位的日本松下公司。我国另一电信业巨头华为位列申请企业第四名。
据悉,国际专利数量和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创新活力、产业后劲等方面全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因此,该数据显示国内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自我超越,增强了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现在专利申请形成了美国、欧洲和东北亚三足鼎立的局面。我们只是通过专利的商业成功性来衡量,而不会以它的质量来衡量。如果说到商业成功性,东北亚是不可忽视的力量,日本、韩国包括中国增长的势头非常迅猛,在全球都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弗朗西斯·高锐表示。
但业内专家也发现,国际专利申请工作虽然在数量上取得了一定进步,但仍然存在隐忧与不足,例如,中国国际专利申请量仍然相对较少,中国国内知识产权优势企业、高校数量明显不足。
专利和人才储备
都需提早动手
据中国专利年会组委会秘书长刘燕新介绍,去年,中国平均每1.3亿美元出口才有1件国际专利申请,与美日等国差距明显,在国际专利申请公布量全球百强中,中国企业仅3家;国际专利申请公布量全球前50名高校中,中国高校无一入选。
在日前举行的中国专利周主会场上,记者看到包括节水坐便器、智能消防机器人……来自校园的发明与创新展览吸引了众多观众。据介绍,专利周期间,通过举办中国专利年会“校园发明与创新”高峰论坛等活动,重点培育青少年创新力量和专利服务业等。这也是本届中国专利周的新亮点。
记者从中国专利年会也了解到,我国国内专利申请量去年首次突破百万件,但仅5000多人有专利代理资格,行业缺口巨大。根据“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要从2010年的1.7件提高到3.3件。有关专家预测,职业专利代理人可能成为理工科大学生就业的热门选择。
据权威人士介绍,目前我国专利专业代理机构有850多家,仅今年上半年就增加几十家。在2010年122万件的专利申请中,70%通过代理机构完成。
李忠存认为,国内智能手机如果想突破国外的专利壁垒,就要提前做好准备,尤其在专利和人才储备上要提早动手。“未来的比拼不仅仅是在技术层面,人才将成为竞争的核心。” |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Pecker's Home无关。登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和图片(或其他媒体形式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有侵犯版权事宜,请通知master@peckerhome.com,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该信息。
|
|
|
|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