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您的位置: Pecker's Home >> 文章频道 >> 业界新闻 >> 通讯 >> 正文
  索尼成功开发“SmartAR*1”智能增强现实技术         
索尼成功开发“SmartAR*1”智能增强现实技术
[ 作者:佚名    转贴自:索尼    点击数:470    更新时间:2011-6-15    文章录入:pecker

    索尼公司宣布开发了“SmartAR”智能增强现实技术。此技术可以让用户通过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拍摄图像后,在屏幕上显示出肉眼无法看到的被拍摄物信息或虚拟的影像。该技术无需二维识别码等标记,可以高速识别被拍摄物、随着摄像头的移动迅速使附加信息追随,并在现实的3D空间的基础上进行显示。

采用”SmartAR”智能增强现实技术的实例
(虚拟翻阅实物菜单的场景)

     AR技术近期广受关注,可应用在广告、宣传、游戏、信息查询等各个领域。索尼公司于1994年通过对二维码的识别开始研究AR技术。1998年,索尼发布的VAIO笔记本电脑 “PCG-C1”中配备了可自动识别“CyberCode*2”的软件。索尼一直在推进该技术的研发和产品化。(*2. CyberCode是为AR应用设计的二维条码。CyberCode是索尼公司的注册商标,该技术由索尼电脑科学实验室研发。 )
 
    “SmartAR” 技术成功整合了“物体识别技术”和索尼独有的“3D空间识别技术”(“物体识别技术”是在无需特殊标识的条件下,识别照片、海报等一般的物品;“3D空间识别技术”是索尼在开发“AIBO”和“QRIO”智能机器人过程中研发的独有技术)。通过“SmartAR”技术,不仅可以高速识别、追踪物体并显示虚拟物体或附加信息(以下称为AR信息),也可以在现实空间上更大范围地展示AR信息,使动态的、大规模的AR体验成为可能。
 
    此外,通过触摸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屏幕上的AR信息即可取得信息或进行操作。通过“SmartAR”可以实现与众不同的直观、无缝的用户界面。
 
    索尼将继续在实际应用中测试“SmartAR”技术,并在广告、游戏等多种多样的服务和商业用途中使用,创造出新的价值。
 
<主要特点>
 
(1) 无需标记即可识别物体
 
即使被摄物体不含任何特殊的AR标记,AR信息也可以在拍摄到得画面上显示出来。这项技术同时与过去采用标记(如CyberCode)的图像识别技术兼容。由于“SmartAR”技术可以识别如海报和菜单等日常物体,因此该项技术有望用于多种应用中。
 
“SmartAR”物体识别技术通过分析图像的一部分特征(局部特征)以及其位置关系来识别物体。该技术采用了计算量较小的索尼独自开发的局部特征算法及应用概率统计的匹配技术,在亮度变化和被摄物体姿势变化的情况下也可准确、高速地进行识别。此外,即使识别对象在画面中较小也可以进行识别。
 
(2)高速追踪(快速且准确)
 
此技术通过在画面上快速显示AR信息并高速追踪摄像头的移动,可以实现“快速且准确”的舒适、自然的AR体验。为了实现“快速且准确”的AR体验,在物体识别技术的基础上,索尼将独自研发的局部特征匹配技术和对应物体形状变化的图像追踪技术结合在一起,才实现了这一特色。
 
(3)3D空间识别
 
通过识别现实空间的3D结构,并将虚拟空间的物体融入其中,可以实现动态的、大规模的AR。比如,即使AR图像是一个巨大的虚拟图像,且该图像超过了设备屏幕的尺寸,AR技术也能够让使用者通过移动相机捕捉到虚拟物体的全貌。虚拟物体就像在现实的3D空间中真实存在一样可以自由移动。

 
实现3D空间识别技术的基础是,利用移动摄像头产生的视差,对空间的形状和摄像头位置及姿势进行判断的技术。该技术与物体识别技术相结合,可以识别3D空间的结构并记忆。
 
(4)AR互动
 
通过直接触控显示在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屏幕上的AR信息,使用者可以直观地获取信息并进行操作。采用AR互动技术,使用者可以自然流畅地操作附加信息和虚拟物体,体验到SmartAR技术独有的用户界面。

*1: AR全名Augmented Reality意为增强现实技术

分享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Pecker's Home无关。登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和图片(或其他媒体形式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有侵犯版权事宜,请通知master@peckerhome.com,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该信息。
  • 上一篇文章: 开放性优势反成短板 Android面临四大挑战

  • 下一篇文章: 诺基亚CEO称年底前将推出Windows智能手机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处理器架构消亡史[00165]
    通信恩仇,5G江湖[00314]
    官方辟谣扫码支付引爆加油…[00547]
    谷歌搭售是不是作恶?可以…[00307]
    你对Zigbee无线连接了解多…[00538]
     
     最新5篇推荐文章
    Pecker之家开通用于电子元…[02-13]
    印刷电路板图设计经验[04-04]
    基于电力线通信的家庭网络…[03-23]
    利用USB控制器设计的Windo…[01-20]
    基于ARM920T微处理器的IDE…[01-20]
     
     相 关 文 章
    索尼数据库被黑 在好莱坞掀…[00313]
    索尼开发 "SSKEP" 高精度高…[00302]
    索尼眼镜开发进度或已超过…[00351]
    索尼推出新一代主机PlaySt…[00348]
    索尼前高管加入京东 任副总…[00362]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