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载入中。。。
时 间 记 忆
载入中。。。
最 新 评 论
载入中。。。
专 题 分 类
载入中。。。
最 新 日 志
载入中。。。
最 新 留 言
载入中。。。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载入中。。。
友 情 连 接
博 客 信 息
载入中。。。


 
培养幼儿情绪自我调控能力初探
[ 2008-1-20 8:47:00 | By: 沙子 ]
 

    幼儿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情绪积极、情绪反应适度。安定愉快的情绪是幼儿保持身心健康和行为适应的重要条件,而愤怒、恐惧、悲伤等消极情绪可使幼儿身心发展失去平衡,长期郁积还会导致病变。因此,培养幼儿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经常让幼儿保持积极愉快的心境应是我们开展幼儿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为幼儿营造安全、接纳、尊重的心理环境

    幼儿具有获得安全、关爱、尊重、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只有当这些需求得到满足时,幼儿才会形成良好的心理感受,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这是幼儿成功调控自我情绪的基础。如果幼儿经常处于挫折情境中,他很难产生积极的心态和情绪。所以,在幼儿园,教师要以关怀、理解、接纳、尊重、支持、平等交流、共同分享的态度与幼儿交往,使每个孩子有一种被关爱、被接纳的心理感受,让每个孩子都认为“老师喜欢我”。笔者曾见到这样一幕:在一次户外活动中,一幼儿将其他孩子的沙包扔出墙外,教师来询问原因时,他哭了。这时,教师并没有批评他,而是抱起这个孩子,拍了拍,渐渐地,他平静了。该幼儿的情绪能很快安定下来缘于他的哭闹得到了教师的理解。一个因调皮行为而紧张愧疚的孩子更需要他人的宽容与抚慰。教师与幼儿交往时,应尽可能减少事务性、指令性互动,代之以情感性、交流共享的互动。如:当幼儿想对教师讲述某件事情时,教师可以蹲下来以期待的目光注视幼儿,用鼓励的言语支持幼儿的表达,这样会使幼儿感到自己的言行受到了教师的重视。强强在“揪尾巴”游戏中,因没有戴上尾巴而闷闷不乐。教师注意到了他的情绪,马上蹲下来,摸着他的头关切地问:“你怎么了,强强?”强强嘟噜道:“我没有尾巴。”教师立刻明白了:强强是因为没有戴上“尾巴”而难过,于是教师对其他幼儿说:“强强一直没有戴上‘尾巴’,他不高兴了,该怎么办呢。”这时几名幼儿主动拿起“尾巴”给强强戴上。教师接着提议:“我们让强强当大灰狼,我们一起玩‘老狼,老狼,几点了’,好不好?”孩子们高兴地答应了。在伙伴们的追逐声中,强强脸上露出了笑容……教师在这次师生互动中,时刻认真地关注每个幼儿的心理需要,努力理解幼儿的心理感受,为每个幼儿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让每个幼儿玩得高兴,玩得开心。

    自我实现、获得成就感是幼儿更高层次的心理需要。教师应为幼儿创造条件,尊重幼儿,使他们在各种活动中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并从中获得成就感,这样幼儿才会产生持久的愉快情绪体验。如:在环境创设过程中,许多教师经历了从过去独自布置环境到探索让幼儿参与布置,直至现在尝试如何使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让幼儿在与环境互动中主动发展的转变过程,也因此而发现在环境创设中每一次角色的变换都使幼儿高兴不已。如在参加了一次根据他们自己的需要商量、布置娃娃家的活动后,孩子们围着教师说:“老师,这是我们玩得最高兴的一次。”孩子们的欢乐来自于他们拥有了实现自我价值、体验自主创造的机会。


    二、提高幼儿觉察自身情绪变化的能力

    一个人只有能够觉察、分辨自己的情绪,了解情绪的来源,才有可能以适宜的策略调节自己的情绪。帮助幼儿觉察自身情绪的变化,可从熟悉情绪的用语与解读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开始,如:让幼儿观察不同的面部表情、身体姿态,请他们说一说这是什么表情动作,想想在什么情景下,自己或他人会出现这样的表情。教师还可以结合幼儿的具体活动,利用或创设某些情境,让幼儿明确感知他在这种情境中的情绪状态,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如在比赛时可引导幼儿讨论:赢了的小朋友和输了的小朋友各有什么感觉?他们为什么会有这些感觉?

    为提高幼儿认识自己情绪情感的能力,成人还应帮助幼儿认识那些没有显露出来的、正在感受的情绪。如:一幼儿准备去郊游,但下雨了,没去成,他悻悻地回到家,母亲看到后说:“你好像很失望。”孩子说:“是的。”母亲说:“你很想去郊游吧。”孩子说:“我当然想。”母亲说:“你什么都准备好了,可偏偏下雨了,只有另选时间了。”孩子说:“是的,只好以后再去了。”平时这个孩子生气时,总喜欢找些借口向周围的孩子挑畔,而这一天他碰上这样的挫折,由于他母亲的引导,他化解了自己不快的情绪,他的气似乎已消失,与周围的人都合得来。


    三、引导幼儿学习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1.帮助幼儿调整对触发情绪反应情境的认识。

    儿童情绪反应的强度和持久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对触发情绪反应情境的理解。引导幼儿正确认识、分析该情境,能有效地帮助幼儿学会调适自己的情绪。如:某幼儿因回老家一个学期没有上幼儿园。回来时,他在某些方面跟不上同班的其他孩子,时常闷闷不乐。他有时对别的小朋友说:“你没什么了不起!”有时又说:“我是个大笨蛋。”教师找他谈话时,打了个比方说:“有红绿两辆车一起开,开到一半时,红车拐弯到别的地方去了,而绿车还在向前开,当红车拐回来时,同绿车已经有了一段距离。这时候,红车再追绿车就吃力了。你能说红车马力不足吗?”他摇摇头。教师说:“你现在的情况就像这辆红车,并不是你笨赶不上其他小朋友,而是因为你离开了一个学期,只要你开足马力,一定会赶上其他小朋友的!”谈话后,这名幼儿在各项活动中变得十分积极和自信。正是在教师的帮助下,他正确认识了挫折情境,成功经历了从自我否定性情绪向自我肯定性情绪的转化,性格也变得活泼开朗了。

    对于大一些的幼儿,成人还可引导他们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调整自己的认识。如:一名孩子的妈妈要去参加同学聚会,孩子很生气,因为他希望妈妈能陪自己玩。这时妈妈说:“你是不是很喜欢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玩?如果你的朋友离开了,你会不会想他?妈妈和自己的好朋友很久没见面了,现在他们来了,你说妈妈该不该去?”孩子经妈妈这样一说,就不再生气,而是高兴地跟妈妈说“再见”。幼儿若学会了换位思考,不仅能疏导自己的消极情绪,还能学会关注他人的情感需求。

    幼儿对触发情绪反应的情境认识,还可通过条件反射、模仿、尝试等学习方式获得。如,当幼儿经常能从成人那里以发脾气的方式满足自己的各种要求时,他就会建立起条件反射,一旦需要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以哭闹、发脾气等方式要挟成人。所以成人在满足幼儿合理要求的同时,要帮助幼儿端正认识,让他知道哪些要求是合理的,哪些要求是不合理的。同时引导幼儿学习以高层次的需要代替低层次的需要,如为了赢得朋友的友谊,幼儿能够自觉分享自己的玩具等。


    2.帮助幼儿学习以适当的方式宣泄消极情绪。

    每个孩子在生活中都会有消极情绪,这是他们成长的一部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任务不是要求幼儿一味压抑、控制消极情绪,而是帮助他们学习选择对自己和他人无伤害的方式去疏导和宣泄这种情绪。

    一个人如果要保持心理的健康,把情绪表达出来很重要。“说出来”的方法为幼儿缓解心理压力提供了支持和帮助。所以教师可通过多种方式为幼儿提供机会诉说自己心中的感受,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如,在幼儿因争执产生愤怒、悲伤等情绪反应时,教师能够支持鼓励他们充分表达各自的感受,耐心倾听他们对争执的解释,将有利于幼儿及时疏泄消极情绪,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矛盾,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由于幼儿还不具备完善的认识和表达能力,所以运用转移注意力,开展运动、绘画、游戏等活动对幼儿疏导、缓解消极情绪是有积极作用的。如:在一次自选游戏后的交流中,一名曾躲进私密室的幼儿说:“我生气,我在里面吃了一大把瓜子。”老师问:“那你还生气吗?”这名幼儿回答说:“不生气了。”没想到吃东西也能帮助幼儿减轻心理压力。


    四、培养幼儿积极的心态,鼓励其将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

    培养幼儿积极的心态,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在生活中我们要引导幼儿积极乐观地看待自己和他人,善于发现自己的优势,做自己做得好的事情,能用积极的方式评价他人、看待他人所做的事情。如,高高小朋友生气地向教师告状:朋朋打我了。教师一了解,原来是朋朋拿着注射器到娃娃家给告状的幼儿“打了一针”。教师马上对这件事做出了积极的反应:“哦,朋朋医生今天上门服务,来为娃娃家的娃娃打预防针了。”听老师这么一说,高高消了气,又和小朋友在娃娃家高兴地做游戏了。当幼儿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教师要善于引导他们发现事情中隐含的积极因素,鼓励其将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如,引导幼儿在失败中寻找原因,想办法在下次争取成功;用积极改变的方式面对困难;还可用乐观幽默的态度对待一些事情,如幼儿的门牙掉了,可以说门牙光荣下岗了,等等。当孩子们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去面对不愉快的事情,并能乐观地看待它时,孩子们的生活中就会拥有更多的快乐。

来源:河南濮阳中原油田教育中心幼教科

 
  • 标签:幼儿情绪 
  • 发表评论:
    载入中。。。
    Powered by Pecker's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