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时 间 记 忆
载入中。。。
最 新 评 论
载入中。。。

专 题 分 类
载入中。。。
最 新 日 志
载入中。。。
最 新 留 言
载入中。。。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载入中。。。
友 情 连 接
博 客 信 息
载入中。。。



 
汶川地震与水库有关?
[ 2013-4-30 14:36:00 | By: 顺应自然 ]
 



四川省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队工程师范晓

    前日,四川省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队工程师范晓做客广东科学中心与南方都市报合办的小谷围科学讲坛,科普水库诱发地震方面的知识。在分析汶川地震与紫坪埔水库的关系之后,范晓提出,中国西部长江上游地区有十几个高坝大库“具有诱发强震的风险”,呼吁暂停一些具有重大风险地区的大型电站的立项与审批。

一问:水库越大越容易诱发地震?

大水库100%诱发地震问题在于是否诱发强震


……
 
 
 
从青藏高原到龙门山断裂带,四川地震多发之谜
[ 2013-4-29 14:03:00 | By: 顺应自然 ]
 

    在汶川地震发生短短5年之后,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再次发生7.0级大地震。大地的震撼牵动着众人的心,也让人们再次感受到地球运动的剧烈与无情。为什么要了解地震,为什么要了解地震的背后的推力,乃至为什么要了解推力背后的地球运动机制,我想已毋庸赘言。

【航拍雅安地震灾区图 图片出处:新华网】

    恐惧虽然并不仅仅源于未知,但是,每一次对未知的宣战,却总让我们产生克服恐惧的信念。但愿这篇看似“又啰嗦了一遍”的文章,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得再多一点、再细一点。


……
 
 
 
三峡最大隐忧:齐岳山东北断裂
[ 2012-5-6 21:29:00 | By: 顺应自然 ]
 



“齐岳山东北断裂”是三峡最大的地质隐忧。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资源保护局前局长翁立达曾指出,对三峡水库而言,危害最大的是构造型地震,在第二库段仙女山断裂、九畹溪断裂、建始断裂北延和秭归盆地西缘一些小断层的交会部位,有可能诱发水库地震。

  一般人不知道瞿塘峡其实是南北向横亘川东鄂西的七百里齐岳山北端断裂。再往南百余里,有个龙关口的齐岳山再断裂,一条名为石芦河的,在利中盆地集纳了梅子水和龙桥河,向北沿裂谷横穿齐岳山,注入川江云阳段。


……
 
 
 
人类活动致海洋酸化问题严重 影响物种繁衍生息
[ 2011-4-2 13:25:00 | By: 顺应自然 ]
 

    卡斯蒂洛·埃洛根尼斯岛位于意大利那不勒斯市以西17英里处,犹如一座灯塔突耸在伊特鲁利亚海上。一座狭长的石桥将小岛同附近稍大一点的伊斯启亚岛连接在一起。由于卡斯蒂洛岛独特的地理位置,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观察50年甚至更久以后海洋状况的窗口。科学家们来到这里研究未来的生命将会走向何处。

    卡斯蒂洛岛附近,从海底火山口渗出的CO2气泡不断溶入水中形成碳酸。碳酸其实酸性很弱,平时人们都在喝碳酸饮料。但如果碳酸含量达到一定浓度,海水就会变得具有腐蚀性。“如果碳酸达到极高的浓度,几乎没有什么东西能不被腐蚀。”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的一位海洋生物学家詹森·霍尔斯宾塞如是说。天然的卡斯蒂洛岛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海洋非天然酸化的模拟演示场:在这个小岛附近产生的海水酸化现象有向全球演化的趋势,因为越来越多的排气管和烟囱正源源不断地输送着二氧化碳。


……
 
 
 
MDI化工厂:三峡库区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 2011-3-28 13:06:00 | By: 顺应自然 ]
 

  近日国务院发改委已于近日批准巴斯夫在重庆建设年产40万吨M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项目。由于化工厂建在生态环境原本就很脆弱的三峡库区附近,引起人们对环境安全的争议。在国外,MDI化工项目一般都放在沿海,放在内陆的情况很少。化工本身就不适合放在偏远的内陆,因为对环境的潜在威胁比较大。在水库附近建化工厂这在全球来说都是首例,况且这一事件的主角又是安全事故多发的巴斯夫。
……

 
 
 
学者呼吁中国西部大江大河慎建大型水电工程
[ 2011-3-25 14:42:00 | By: 顺应自然 ]
 

    地质与环境学者范晓昨晚给《第一财经日报》发来呼吁信,建议汲取云南盈江和日本地震的教训,加强大型工程的规划、建设及其灾害管理。

    这封呼吁信称,云南盈江5.8级地震发生在与怒江断裂带相交的大盈江断裂带上,这次地震再次证明了包括怒江等大断裂带在内的滇西地震带的高度活动性,以及在怒江等中国西部河流上进行大规模梯级水电开发的地质风险。

呼吁信提出了6点建议:

    对于中国西部大江大河上拟建而未批未建的大型水电工程、大区域调水工程,应暂行搁置、慎重决策,进行更为全面细致的地质、生态、社会等环境影响的科学评估与论证;


……
 
 
 
环保组织质疑长江珍稀鱼类保护区将被调整缩小
[ 2011-3-25 14:21:00 | By: 顺应自然 ]
 

    今天(2011年3月25日)记者从著名民间环境保护组织“自然之友”了解到,他们对农业部提起了行政复议。此前,“自然之友”关于《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的申报书》和《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部分的综合考察报告》的信息公开申请均被农业部以“所申请信息属过程性信息”为由遭到拒绝。“自然之友”提起行政复议,除要求公开所申请的两项信息外,还一并提请有关部门附带审查“过程性信息”的有关规定。

    据“自然之友”提供的环保部2011年第1号公告所公示的信息,保护区重庆辖区内范围将被缩小,将松溉镇至马桑溪大桥水域调整为非保护区水域,调出长度22.5公里;将石门镇至地维大桥由缓冲区调整为实验区,长度73.3公里。而拟建小南海水电站的坝址恰好位于此次调整为非保护区水域的江段,其水库影响范围也恰好与此次调整为实验区的范围重合。据知情人士认为,这也印证了调整保护区是为了给小南海水电站让路的说法。


……
 
 
 
蓝鳍金枪鱼之死:没有国家愿给它一个可持续未来
[ 2010-9-5 0:20:00 | By: 顺应自然 ]
 


蓝鳍金枪鱼


真实的捕捞现场


在全球最大金枪鱼交易市场、日本东京筑地(tsukiji)鱼市,一条普通的蓝鳍金枪鱼卖到2万至3万美元


……
 
 
 
城市昆虫逐渐消失 从外环向内环减少
[ 2010-8-29 17:14:00 | By: 顺应自然 ]
 



刚毛舫象。采用微距拍摄,其实际体长约4毫米。(张润志 摄)

    北京日报8月25日报道 日前,一项针对北京市六环路内昆虫的最新监测和分析结果显示:每向市中心靠近5公里,象鼻虫就将减少一种。这个让人触目惊心的数字,是由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张润志研究员率领团队调查得出的。


……
 
 
 
休渔十年:长江生态最后的的救赎
[ 2010-8-18 13:09:00 | By: 顺应自然 ]
 

  长江被称作中国生物多样性基因库。但随着生态破坏、通航压力、三峡水库等人类活动带来的影响日益增多,水生生物的种类和种群正在急剧减少,其中人类最后一次见到白鳍豚是在2002年。而最新的长江生态考察数据表明,如果不采取相关的保护措施,长江江豚也将步白鳍豚的后尘。香港大学水生生态学家戴维·达吉恩认为,这些顶级食肉动物的灭绝,将是长江生态系统崩溃的先兆。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杂志在新一期“一周新闻”栏目中再次撰文呼吁长江休渔十年保护生态。


长江生态破坏严重江豚或提前灭绝 


……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2页  10篇日志/页 转到:
 
Powered by Pecker's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