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抗虫棉对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人员在《科学》杂志2010年5月13日发表研究结果称,长达10多年的田间跟踪试验发现转基因棉田的盲蝽蟓数量日益增加,成为棉铃虫以外的又一种棉花的主要害虫。(新华社)
绿色和平食品与农业项目主任方立锋认为:“此项研究再一次有力地证实转基因作物存在着严重的长期安全性问题,为中国目前对转基因水稻的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国内外的实际案例都不止一次地表明:种植转基因棉花的棉农对农药的使用不减反升,生产成本投入比普通棉农增加了3倍,但收入反而低了8%。设想,一旦13亿人的主粮都遭受次生害虫的侵袭,这将对中国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形成巨大的威胁。”
绿色和平在今年2月发布的调查报告《转基因作物的经济代价》在回顾全球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实际案例后,发现转基因作物的次生虫害严重,其他病害易发,不但无法减少农药的使用和增加产量, 反而导致生产成本的上升,最终伤害到农民利益。
由美国康奈尔大学和中国科学家历时7年对481户中国棉农的调查发现,转基因棉花的长期经济效益不佳。这些农户在种植转基因棉花的第3年经济效益最大,他们的平均杀虫剂用量比种植普通棉花者低70%,而收入要高出36%。但情况从第4年开始发生逆转。转基因棉花尽管抑制了棉铃虫,但它无法杀死盲蝽等其他害虫,导致盲蝽侵害棉田。当年转基因棉花种植户杀虫剂用量上升,投入成本比普通棉花种植户高了3倍,而他们的收入却低了8%。到第7年,转基因棉花种植户所使用的杀虫剂,已明显高于普通棉花种植户,加上转基因棉花种子成本也较高,使棉花种植户的收入大幅下降(Wang, 2006)。近期的科学发现中提供了清楚的证据表明,近些年我国种植转基因棉花的农民在收入上比不上那些种植传统棉花的农民(Wang et al., 2008)。
2009年江苏盐城转基因棉花种植一代不如一代,而且出现大面积的减产绝产事件。主要暴露的问题有:次生虫害频发并成为主要虫害,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易发,农药施用量加大,减产和绝产现象严重。
方立锋说:“目前我国已有转基因水稻和玉米接近商业化生产,水稻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一旦转基因水稻大规模进入田间,转基因棉花的失败是否会在转基因水稻上再次发生,令人担忧。因此,绿色和平建议在转基因作物特别是水稻的审批必须慎之又慎,进一步完善生物安全评价体系,特别是转基因作物的长期生物安全性评估。同时,加大生态农业的研究和投入力度,该生产模式已被证明能综合防治病虫害、环境友好、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改善农民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