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故事:
联合利华引进了一条香皂包装生产线,结果发现这条生产线有个缺陷:常常会有盒子里没装入香皂。总不能把空盒子卖给顾客啊,他们只得请了一个学自动化的博士后设计一个方案来分拣空的香皂盒。博士后拉起了一个十几人的科研攻关小组,综合采用了机械、微电子、自动化、X射线探测等技术,花了几十万,成功解决了问题。每当生产线上有空香皂盒通过,两旁的探测器会检测到,并且驱动一只机械手把空皂盒推走。
中国南方有个乡镇企业也买了同样的生产线,老板发现这个问题后大为发火,找了个小工来说:你把这个问题搞定,不然你就走人。小工很快想出了办法:他在生产线旁边放了台风扇猛吹,空皂盒自然会被吹走。
观点1:能吹是多么的重要!
观点2:故事有个缺陷,只要通过一次五人以上的头脑风暴,必然会出现用风扇吹这个方案,耗时不会超过1个小时。在自动控制中筛选有各种方案,利用重量、体积、加速度,一个博士生不可能不知道利用风扇。
另外有个故事:
美国宇航局发现圆珠笔在失重环境下无法使用,结果花两千万美元研制出了失重环境下可用的圆珠笔,而苏联人一直用铅笔。
这两个故事可算异曲同工。告诉我们解决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多想想,往往能得到更巧妙的方法。
这两个故事还有其他一些不同的看法。对于肥皂盒的故事,联合利华的高科技办法也不是一无是处。从生产环境、生产效率、规范化管理以及品质管理等诸多角度来说,高科技的办法也许更适合联合利华这样的大企业。而乡镇企业没有这么多讲究,当然采用风扇是最适合他们的办法。而对于太空失重环境下使用铅笔的故事,据说是美国人发现铅笔使用时会产生一些石墨碎屑,这些碎屑会附着在仪器设备上,对仪器设备产生危害,于是才花巨资研制可在失重环境下使用的圆珠笔。而这项研究所产生的技术又被其他领域使用,附带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由此可见,解决问题要从实际环境出发,不要随便轻视哪些看起来可能大费周章的办法。